穆店鎮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級試點鎮,通過空間重構激活土地價值、生態修復重塑綠色基底、產業融合煥發鄉村活力,走出“耕地保護、生態提質、產業興旺、農民增收”四位一體的鄉村振興新范式。
全域統籌,高效推進,打造土地治理“穆店模式”。科學規劃布局,充分發揮土地整治與土地利用的協同效應。以“三區三線”為剛性約束,通過建立“繪制現狀底圖+整治項目清單+指標儲備庫”三維治理模式,打破村域界限,構建“一張藍圖管全域”的治理體系。通過土地整理、復墾、開發及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手段,將碎片化的“補丁地”變為萬畝連片的“豐產田”。穆店鎮通過精準識別低效耕地2.8萬畝、零散村莊建設用地2700畝,新增耕地2萬畝,成功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。這些措施不僅每年可為集體帶來1400萬元的收益,這些收益還被用于反哺民生實事和提升基礎設施,從而形成“土地整治投入—集體經濟增收—民生持續改善”的良性循環。
激活土地,賦能產業,塑造山水林田“生態小鎮”。土地是鄉村發展的核心資源,優化資源配置,提升土地效益,為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。一方面,土地煥新釋放“黃金效益”。通過“耕地提質三大工程”,穆店鎮新增高標準農田2萬畝,建成萬畝優質稻米基地,畝均產值提升10%;強村公司永勝農業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50萬元;生態農業年產值突破2000萬元,“果香穆店”品牌有機果蔬成為長三角餐桌上的明星產品。另一方面,空間騰挪孕育產業新生態。穆店鎮將“增減掛鉤、農地流轉、農居集聚、耕地保護”四項措施深度融合,形成協同推進的合力,有效促進了項目落地、園區發展和農民增收。近年來,先后有9個億元以上項目落戶穆店南北工業園區及省級綠色食品產業園;永華村閑置用地華麗轉身,成為“網紅打卡地”龍蝦公園,年接待游客量超過5萬人次,游客們紛紛舉起手機,定格“釣蝦煮酒”的田園詩意瞬間;主街道新增10家精品餐飲民宿點亮鄉村夜經濟。
重塑本底,擦亮底色,擦亮“山水穆店”生態底色。堅持“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”理念,穆店鎮將土地整治與生態修復深度融合,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。通過實施8公里河道的綜合治理,包括清淤、截污和活水工程,成功清除了6萬立方米的河道淤泥,建設了1.7公里的護砌,并栽種了2萬株綠植,打造了沿河6公里的生態走廊。運用“復墾+復綠+復景”手段,將廢棄礦山改造建成特色景觀。同時,淮安市通過系統優化生態空間,構建“三級廊道”體系,例如沿省道建設綠化帶,打造生態長廊;在維橋河、高橋河兩側建設濱水綠帶,形成“林水相依”的生態屏障。這些措施有效促進了區域PM2.5濃度的逐年下降。持續推進“宜居宜業和美鄉村”建設,新建污水管網9公里,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6%,建成“四好農村路”32公里,鄉村風貌進一步提升,村莊“顏值”與“氣質”并存。(郭強 張康文)